论坛介绍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倾力打造的学术平台。该论坛旨在为全球青年学者提供卓越的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推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深入交流与研讨,并加深对清华大学地学学科的了解,吸引并汇聚杰出人才,共同推动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2026年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论坛将于2026年1月16-17日举行。
相关日程安排
2025年12月22日 论坛报名截止
2025年12月30日 发出论坛报告邀请函
2026年1月16-17日 举行论坛(线上线下结合)
报名条件
诚挚邀请对以下研究方向充满热情的国内外杰出青年学者深入了解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并考虑申请我系的教职岗位。理想的候选人应已在国内外顶尖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并具有在知名学术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经历,拥有显著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那些已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担任教职或拥有相当职位的申请者,我们将给予优先考虑。
1. 复杂系统与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丰富发展地球系统理论,探索地球系统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复杂系统科学、统计物理学以及机器学习等方法,构建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2. 地球系统大数据与地球系统动态分析:探索地球系统科学大数据的信息挖掘与知识发现方法,发展新的观测与感知技术手段和数据集构建方法;综合应用实验监测、遥感观测、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分析并揭示地球系统的动态演变过程和未来情景。
3. 受控环境生态系统响应与适应:在受控环境中研究全球变化对地球关键生态系统(陆地、湿地或海洋)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连通性的维持机制,以及大尺度下生物对环境变化的生理生态学响应机理。
4. 地球系统模式与圈层相互作用模拟:基于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地球系统的分量和耦合模式,模拟气候系统多时空尺度过程,特别是与冰冻圈相关的过程;利用模型数据研究大气动力学,量化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探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动力学过程机理和可预报性。
5. 大气成分跨圈层循环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发展新的观测模拟耦合方法,研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跨圈层跨介质循环演化规律,包括源汇机制、迁移转化及归趋过程;探究影响大气成分跨圈层跨介质循环的关键过程与驱动因素,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成分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调控原理。
6. 综合评估模型耦合与减排适应协同:研发与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式双向耦合的综合评估模型(IAM),在全球、国家、区域及基础设施层面量化减排措施对自然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识别未来基础设施的气候变化适应力与韧性,评估减排与适应行动的协同性及长期可持续性。
7. 生态系统修复与城市韧性建设:研究生态系统修复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与技术手段,揭示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创新发展;探索这些解决方案如何与城市韧性建设相结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8.全球能源转型与技术发展:开展全球能源转型评估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模拟并评估多重情景下的碳中和可行路径;构建低碳技术动态评估体系;评估碳中和路径的综合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报名方式
请申请者于2025年12月22日前将个人简历(含基本情况、主要成果、联系方式等)、拟申请的研究方向和报告题目(中英文)发送至邮箱liu_xt@mail.tsinghua.edu.cn。
地球系统科学论坛组委会将对申请者进行遴选,并于2025年12月30日前对受邀者发出正式邀请。
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86-10-62772750
Tel: +86-10-62772750
邮箱:liu_xt@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