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图片新闻
新闻热点

2018年12月23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气溶胶对流云降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及京津冀区域模式应用示范”(2017YFC1501400)2018年度进展交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端义宏院长等十多位项目专家组成员和各课题组长,以及40多位项目骨干成员、博士后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年会。

项目首席郭建平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和2018年所取得的主要进展。随后,郭建平研究员代表第一课题组详细介绍了气溶胶-云降水观测网络条件、基于MMCR云雷达获取的北京云特征数据以及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和追踪新算法等进展;第二课题负责人李锐教授汇报了一种新的卫星遥感降水潜热算法及沙尘气溶胶影响深对流降水垂直结构的EOF分析等最新研究成果;第三课题负责人赵传峰教授介绍了气溶胶影响台风强对流降水的研究工作,以及CMIP5/AMIP模式中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及模拟效果的评估研究;第四课题组负责人彭怡然副教授介绍了不同云微物理方案耦合气溶胶的模式工作,以及气溶胶影响对流云个例模拟和降水变化分析的最新进展;第五课题组负责人周嵬研究员介绍了针对积云的飞机航测及机载雷达的工作情况和数据处理方面的具体进展;第六课题组负责人陈丹研究员展示了基于地面观测建立的气溶胶数据同化系统与业务预报模式的接入情况,以及RMAPS模式中针对降水预报改进的最新研究成果。

专家组组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端义宏院长主持了项目和课题汇报环节,专家组成员对总项目和各课题的进展进行了一一点评。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本年度所取得的各项成果,也对总项目和各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专家们提醒项目研究要重视数据与模式的结合,将研究着重聚焦在京津冀地区,并期望项目组成员在新一年里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课题之间和课题内部交流,继续展开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凝练和总结,产生更有影响力的重大科研成果,为课题和项目的验收奠定良好基础。会议期间,项目组还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布置了相关的行动方案,并确定了新一年的工作重点和目标计划。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承办。在中国气象局-清华大学战略合作的框架下,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充分利用高校与中国气象局下属研究院所双方的优势和资源,促进基础性科学研究与重大国家需求的结合,针对京津冀地区倍受关注的污染影响问题、夏季强降水预报等问题展开多方研究和人才培养。

上一篇:地学系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19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下一篇: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秘书处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