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论坛 > 正文
图片新闻
新闻热点

报告题目:大规模撒哈拉太阳能发电场对全球气候、陆地生态系统和太阳能潜力的影响

报告时间:2025年1月15日 10:30-11:30

报告地点:清华大学自强科技楼2号楼1103-1

主 讲 人:陆正遥/研究员;龙景超/副教授

报告时间 2025年1月15日 10:30-11:30 报告地点 清华大学自强科技楼2号楼1103-1
主 讲 人 陆正遥/研究员;龙景超/副教授

讲座简介:

太阳能可以通过减少对化石燃料能源的依赖,为实现全球气候缓解目标做出贡献。前人曾提出撒哈拉沙漠中的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场(覆盖率 20%)可以产生足够的能源供全世界消费,同时降低反照率、增加局地降雨量,有利于沙漠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恢复。然而,通过采用先进的地球系统模型 EC-Earth(耦合大气、海洋、海冰、陆地生态系统),我们研究发现这些太阳能发电场通过调制大气海洋环流变化,而产生不可忽视的全球影响:全球气温上升,特别是北极地区;降水的重新分布(例如亚马逊地区的干旱和森林退化)和热带辐合带的北移;北半球落叶林的北移;由于全球云量的调整导致可利用太阳能资源的重新分配。深入理解地球系统内的这些反馈,有助于指导未来全球沙漠中大规模太阳能电站的规划和部署。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基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大规模太阳能、风能影响评估(例如中国西北和北欧)的初步结果。

主讲人简介:

陆正遥现为瑞典隆德大学自然地理与生态系统科学系研究员。他于 2017 年获得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象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是利用地球系统模型研究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反馈过程,例如气候演变如何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如何调节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与气候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去和未来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演变。陆正遥以一作/通讯在Nat Geo、NSR、GRL等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了瑞典自然科学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等多个研究项目。

龙景超现为广东海洋大学大气科学系副教授,系主任。他于2018年获得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学系气象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如海洋锋和涡旋对边界层现象(低云/海雾)影响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评估及其气候效应等领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EE、JGR-A、AAS、AR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科技项目、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多个科研和教学类项目。

腾讯会议ID:581-888-923

下一篇:全球变化科学紫荆论坛第4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