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旅游活动促进了人口的跨区域流动,使得游客能够在其他地区收获不同的身心文化体验。然而,这种跨区域文化服务流动的模式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了解游客的流动特征及其旅游满意度,能够有效推动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旅游业的跨区域合作,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副教授课题组基于元耦合(Metacoupling)框架,采用中国5A级自然旅游景区旅游IP属地与评论大数据,揭示了省内耦合(Intracoupling)、邻省耦合(Pericoupling)以及远省耦合(Telecoupling)的游客流动特征及强度,比较了不同生态系统的元耦合强度差异,量化了游客在各种流动模式中的满意度。

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基于旅游的文化服务流动强度主要由省内耦合主导(0.46),高于远省耦合(0.34)和邻省耦合(0.20)。大部分省份(19 个)在文化服务流动中表现出省内耦合,即游客更偏好省内旅游。文化服务流动还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和集群效应。例如,东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远省耦合特征。相比之下,省内耦合在西南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和南方地区(如海南等)更为显著。

图1.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流动元耦合框架。Intracoupling、pericoupling以及Telecoupling统称为Metacoupling(元耦合)。

研究还揭示了不同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流动差异。约有三分之一的游客选择从森林生态系统获取文化服务(图2);偏好沙漠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游客比例为9.80%,高于对海洋(7.96%)和湿地生态系统(4.78%)的偏好。同时,沙漠绿洲和冰冻圈生态系统对于距离其更远的游客有较大吸引力,在跨省耦合方面表现突出,而森林和城市景观在省内旅游中更为显著。

图2. 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文化服务流动格局。

游客对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满意度随着距离增加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在邻省耦合状态下观察到的游客满意度最高,表明游客更倾向于去邻近省份旅游;在远省耦合模式下,游客更愿意体验当地的地域民俗文化。同时,经济状况是决定游客选择旅游地远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述研究成果以“Unveiling interprovincial geographic patterns of 5A-level tourism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 flows and tourist preferences in China's metacoupled systems”(揭示中国元耦合系统下5A级旅游文化生态系统服务跨省地理格局及游客偏好模式)为题,发表在Applied Geography(应用地理)期刊上。清华大学地学系2022级博士生刘涛为本文第一作者,俞乐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香港大学和山西大学的研究人员。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geog.2024.103432


供稿:刘涛 俞乐

编辑:王佳音

审核:张强

‬‬‬‬‬‬‬‬‬

上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课题组揭示云辐射反馈对青藏高原夏季水汽辐合和降水的影响

下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中国空间站实验样本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