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减少燃油车的使用是交通部门碳减排政策制定中的重要一环。估算不同省份禁售燃油车带来的碳减排和健康协同效益对制定“分步走”的策略、优化政策效率十分重要。为此,清华大学地学系蔡闻佳教授课题组围绕中国各省份禁售燃油私家车政策的优先序开展研究,探究了中国各省份禁售燃油车的碳减排及健康协同效益。成果以“Incorporating Health Cobenefits into Province-Driven Climate Policy: A Case of Banning New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 Sales in China”为题,于1月6日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在线发表。

研究构建了一个包括客运交通核算模型、电力系统优化模型、空气质量评估模型和健康影响评估模型的综合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1个是否在2035年禁售燃油私家车(禁燃政策)的对比情景以及包括两个碳减排强度和3个空气污染物末端治理强度的6个电力部门组合情景,探究了中国各省份实施禁燃政策带来的碳减排及健康协同效益,计算了各省份单位碳减排的健康协同效益。

图1 不同电力情景下中国禁售燃油私家车的碳减排及健康协同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电力部门净零排放的实现,至2050年,禁售燃油车的政策将给中国道路交通部门多带来几乎一倍的碳减排量。从年际变化来看,电力部门是否实现净零排放,将在2035年后对禁燃政策的碳减排量产生显著影响。影响健康效益的主要因素是空气污染物末端治理力度。随着电力部门对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加强,两个电力部门碳减排情景之间的健康效益差距将缩小。从年际变化来看,2035年后,电力部门碳减排目标越大,健康效益越大。

图 2 中国各省禁售燃油车的健康效益以及相关政策顺序建议

研究指出,不同省份禁售燃油车政策的碳减排及健康协同效益差异巨大,效益排名前五的省份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如果全国单位发电的平均空气污染物减排量能够比现行的污染物治理力度的再增加一点(即为2015年排放强度的29.9-32.5%),预计到2050年,每个省份的禁售燃油车政策都将为全中国带来健康效益。研究进一步计算了各省单位碳减排的健康效益(H/C),发现中国各省H/C相差高达8倍。依据H/C排名,研究识别了排名稳定且较高(High,图中绿色区域)、稳定且较低(Low,图中灰色区域)和随电力部门变化较大(Change,图中红色区域)三类省份并与现有研究进行比较。研究建议,东南沿海(广东、广西、海南和浙江)省份、湖北、四川、重庆、陕西、北京和天津可优先实行禁燃政策以获得更大的健康效益。

清华大学地学系博士生沈鉴翔为论文第一作者,蔡闻佳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包括课题组博士生李浩然、博士后崔学勤、张诗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教授及课题组博士生卜楚洁、安康欣,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高级工程师陈小彤。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力拓资源联合研究中心和能源基金会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8450


供稿:沈鉴翔

编辑:王佳音

审核:张强

上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发布全球3弧秒(90 m)海陆DEM数据产品

下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王勇课题组发文揭示全球气候模式中次网格地表热通量变化和配置参数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