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近日,地学中心博士研究生吕宝磊作为第一作者,白玉琪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在《大气环境》(Atmospheric Environment)发表题为“2000-2012年间北京市PM2.5浓度、成分和源解析结果的系统分析”(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PM2.5 in Beijing and its sources from 2000 to 2012)的综述文章。地学中心毕业生张斌博士为文章共同作者,王聿绚副教授对该文章撰写也提供了帮助。

图1: 北京市2000-2012年间观测到的PM2.5成分信息变化

图2: 北京市2000-2012年间开展的源解析研究结果

自2000年以来很多研究组在北京市进行了很多PM2.5的监测和分析工作,这些研究反映了各个时期北京市PM2.5污染特征,但一直缺少综合这些结果对北京市长时间PM2.5特征变化趋势的综合分析。该文章收集了2000-2012年在北京市进行的PM2.5观测并公开发表在同行评议杂志上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六十余项研究,主要包括PM2.5浓度、成分和利用受体模型得到的源解析结果。在该数据集基础之上,文章选用了基于非参数估计的Theil–Sen 方法分析数据趋势,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异常值对于趋势评价的影响。该研究揭示了2000-2012年北京市PM2.5浓度季节差异程度降低,OC/EC浓度没有显著降低,无机盐成分冬季降低夏季升高等PM2.5特征的长时间变化规律。该研究对于认识上个十年北京市颗粒物污染变化,评估各项减排政策的效果具有参考价值。审稿人评价该文章“得益于作者对分散数据综合分析的勇敢尝试,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将对该文章产生极大兴趣,强烈推荐发表”(This paper may be of high interest for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because of its valiant attempt to resume sparse data and studies. Its publication is then strongly recommended in AE journal.)。

文章链接:

Lv, B., Zhang, B., & Bai, Y. (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PM2.5 in Beijing and its sources from 2000 to 2012.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2231015303733

上一篇:地学中心林光辉教授研究组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文章

下一篇:地学中心博士生耿冠楠在《环境遥感》上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