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生丁群为第一作者、蔡闻佳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在《应用能源》(Applied Energy)在线发表了题为“从生活方式视角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国居民消费活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usehold consumption activiti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from the lifestyle perspective)的研究论文。论文合作者还包括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教授、前联合国环境计划资深顾问Mukul Sanwal教授。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内需扩大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与此同时,家庭部门也成为重要的终端能源消费部门和温室气体排放源,居民消费活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容忽视。除了能源统计年鉴中所显示的直接生活能源消费,居民消费活动还间接地影响着建筑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电力供应业等多个部门的能源消费。人们日益增长的住房、饮食、出行需求等,是工业部门能耗增加、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居民消费行为与工业部门能耗之间的对应联系还有待揭示,消费方式改变的节能减排潜力也需充挖掘。本研究结合消费者生活方式分析与投入产出分析,对衣、食、住、行等各类消费行为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以及家庭部门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能耗联系进行研究,并结合未来消费情景探究有利于引导居民绿色消费的政策安排。本研究旨在唤起对能源消费需求侧管理的关注,科学测度家庭消费的间接能源消费,从需求侧角度识别减排机会,助力国家可持续发展。
研究发现:1、2012年中国居民消费活动引致的能源消费总量为29141.97PJ,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24.7%。其中居民消费活动的间接能源消费是直接能源消费的1.35倍;2、在各类消费活动中,住房活动引致了最多的间接能源消费,其次是饮食、交通和服装消费;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是能耗受居民消费活动影响最大的三大工业行业;4、采取低碳消费模式是减少能源消费的有效手段,减少食物衣物浪费、公共交通出行、节约家庭用电等均能够显著降低总能耗。例如,如果城镇居民将服装消费降低1%,家庭部门的间接能源消费量可以减少7.86PJ,接近中国地级市重点企业的年度节能目标。中国需求侧的节能潜力巨大。

图1 家庭部门与工业部门间能源流动图
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对未来中国能源消费需求侧管理和低碳行为引导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对未来中国低碳发展有着良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根据Thomson Reuters2016年度的文献引用报告,《应用能源》2016年的影响因子为7.182。
附文献链接:
Qun Ding, Wenjia Cai, Can Wang, Mukul Sanw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usehold consumption activiti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from the lifestyle perspective. Appl Energy (2017),.doi.org/10.1016/j.apenergy.2017.06.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6261917307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