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发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大规模造林对地表温度具有显著影响

1月29日,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生王黎明在《地球物理研究-大气》(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Atmospheres)发表论文《Response of Surface Temperature to Afforestation in the Kubuqi Desert, Inner Mongolia》。该研究利用内在生物物理机制(IBPM)定量分析了不同生物物理因子产生的具体影响大小及其昼夜和季节动态,并发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区域的大规模造林对地表温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还阐明了造林对地表温度产生影响的机理,可为大规模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通讯作者为地球系统科学系林光辉教授和耶鲁大学李旭辉教授。

图1 研究区域和样地照片。

该研究在原有的IBPM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添加了向下长波辐射、地表热通量和空气温度变化相关项,并对能量不闭合进行了校正,极大的提高了IBPM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图2 半小时尺度上观测到的地表温度变化(ΔTs)和通过IBPM理论计算得到的地表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日间)。

通过计算,对不同生物物理因子对区域地表温度的贡献进行了定量拆分,发现辐射强迫变化是日间地表温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向下长波辐射变化和地表粗糙度变化是影响夜间地表温度的主要因素。

图3 不同季节日间地表温度拆分结果。

《地球物理研究-大气》(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Atmospheres)是地球物理领域权威杂志,根据Thomson Reuters的2017年的文献引用报告,其2017年的影响因子为3.454。

文章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2017JD027522

上一篇:博士生周璐在《The Cryosphere》发文 ——提出创新的多星融合的海冰反演算法

下一篇:地学系硕士生张文远在生态学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