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森林碳汇作为陆地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中国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在增加陆地碳汇的同时形成了复杂的林龄结构。现阶段中国森林以中、幼龄林为主,具有较高的碳汇能力。然而,随着林龄的老化,在未来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林龄结构变化对中国陆地碳汇的影响还尚不清楚。

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李伟副教授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多所研究机构,基于遥感和统计数据重建了中国历史土地利用变化地图,并使用全球植被模型模拟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时空格局。该模型版本包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岳超教授开发的动态林龄模块,能够有效地模拟林龄变化对森林碳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约为198±54 Tg C yr-1,其中森林碳汇约为124±25 Tg C yr-1,主要由中龄林贡献。在充分考虑中国未来造林目标及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影响后,模拟结果显示,中国森林碳汇将从2041-2060年的181~217 Tg C yr-1降低到2081-2100年的142~212 Tg C yr-1。现存森林是未来森林碳汇的主要来源,但受林龄老化及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趋势变缓的影响,现存森林碳汇在未来每年将减少约0.35~1.1 Tg C yr-1。未来新/再造林可以通过增加森林面积以及更新林龄结构提供额外的森林碳汇。研究强调了考虑林龄动态变化对于陆地碳汇评估的重要性,指出通过科学的森林管理来延缓林龄老化是提升森林碳汇的有效途径。

图1 未来中国森林碳汇及森林年龄组成

上述成果近日以“Forest aging limits future carbon sink in China”为题在One Earth上发表。清华大学地学系博士生冷懿为论文第一作者,李伟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LSCE)Philippe Ciais教授和要伊桐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岳超教授,浙江大学常锦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张原研究员,北京大学王旭辉研究员、彭书时研究员和席毅博士,清华大学地学系孙敏轩、李钊博士,博士生朱磊、周嘉馨。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oneear.2024.04.011

供稿:冷懿

编辑:王佳音

审核:张强

上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徐冰教授课题组揭示空调使用情景对室内外热舒适度的影响

下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徐冰教授课题组发布中国1986-2021年30米分辨率耕地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