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刘洋,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2023届博士毕业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7年免试推荐进入清华大学地学系攻读生态学博士学位,师从张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评估建模、气候环境协同治理,在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期刊发表的论文成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入选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

和大多数孩童一样,小时候的刘洋也有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尽管当时可能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本科毕业后,刘洋坚定地选择了在学术道路上持续深耕。五年多的博士科研生涯,刘洋感受了学术道路的跌宕起伏,也体会到科研征程的波澜壮阔。如今的他,依旧保持热爱,一路前行。


“及早明确发展目标、充分共享学术资源、善与同行协作共事”是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在刘洋入学这一年的开学典礼上给研究生们的寄语。临近毕业,步履匆匆,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刘洋表示,正是这关键的叮嘱激励自己在科研路上不断成长。

怀揣对未来的向往,刘洋积极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当导师张强教授介绍中国自主排放预测评估框架研究计划的时候,刘洋也在那一瞬间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五年间,刘洋实现了综合评估模型与排放清单模型的耦合集成,研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排放预测模型及情景,评估了双碳背景下中国未来空气质量变化与健康效益。刘洋说“研究期间正赶上国家双碳战略出台实施,研究成果能够及时支撑国家研究计划开展,响应国家重大政策需求。”

学校和地学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平台,增加了刘洋与其他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成为他最为快速有效了解学界最新的观点的一种有效方式。刘洋所使用的综合评估模型在国外已有30年以上的开发经验,为加快模型学习效率,提升对于模型的理解,导师积极支持刘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2018年刘洋前往美国西北太平洋实验室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通过与众多研究者的交流加深了对于整个模型的理解和掌握。在此期间,刘洋参与了综合评估模型中国版本的构建,并加入核心模型开发团队,针对工业部门进行改进,实现了模型工业行业精细化预测,为这个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模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题组合照

研究团队的相互支持是刘洋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博士期间,无论遇到科研学习中的困难,或是校园生活的困扰,关键时候总能得到课题组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 “每次和导师讨论,总会收到很多让人清醒或顿悟的建议。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汇报中,导师综合分析了听众的背景、汇报的环境和汇报顺序等情况,针对刘洋要汇报的报告的逻辑关系、成果呈现等内容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并一一解释了意见提出的原因。”刘洋介绍。在以后的科研中,导师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也一直影响着他。

课题组毕业生与导师合照

刘洋认为,做研究从来不是脱离实际,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真正解决问题。刘洋所在的课题组常年参与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在取得丰富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利用科技力量支撑国家污染治理政策制定。刚一入学,刘洋就参与到了“2+26”城市清单编制的工作中,多次深入企业、深入居民家中实地调研,建立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数据支撑国家污染治理需求。看着自己参与编制的排放清单在污染治理中得到应用,支撑大气污染治理的各类政策出台和落地,他的成就感满满。在他看来,最骄傲的事就是能够参与国家污染治理工作,研究成果能够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为改善环境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刘洋毕业照

毕业之际,刘洋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学校提供了如此精彩的校园生活;感谢地学系,让他结识诸多良师益友;感谢恩师,带领自己在学术道路上披荆斩棘;感谢自己,不给自己设限,欣赏不同的人生风景。生逢其时,舞台无比广阔,前景无比光明。愿诸君,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供稿:刘洋

编辑:王佳音

审核:陈亚微 卢麾 耿睿 张强

上一篇:孙静:博学审问,慎思笃行 | 毕业季故事

下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直博生刘世淦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秋季会议杰出学生报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