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捐赠 > 全球变化青年人才基金 > 新闻与资讯 > 列表 > 正文

为加强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徐冠华、郭华东、葛全胜和宫鹏等人依托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地球系统科学系,发起设立了“全球变化青年人才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基金设立“全球变化未来学者奖学金”奖项,用于奖励从事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中国优秀青年学生。每年奖励人数不超过5名,每人奖金5万元。

首届“全球变化未来学者奖学金”的评选历经通告发布、提名征集、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管委会终审,最后评选出五位获奖者:

· 秦书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生态学专业四年级博士生,围绕土壤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及其调控机制,解析了冻土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的调控因素,发现矿物与微生物特征共同调控冻土碳动态;揭示了土壤碳释放温度敏感性垂直变异的调控机制,发现土壤碳稳定机制和生物特征共同调控温度敏感性的垂直变异。将上述研究成果总结成2篇文章,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

· 陈雅婷,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三年级博士生,围绕北极多年冻土碳库稳定性模拟及遥感动态监测,揭示了地球工程实验对多年冻土碳库的保护作用,量化了多年冻土碳-气候反馈的社会经济影响;发现热喀斯特过程是多年冻土碳平衡模拟的重要不确定性源;量化了CMIP6 情景下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将上述研究成果总结成5篇文章,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Global Change Biology等期刊。

· 李宇轩,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五年级博士生,围绕面向天气气候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方法研究,基于神威十亿亿次国产超级计算机系统,提出了针对高分辨率气候模式的系列优化方法,发布了全球高分辨率千年气候模拟数据。将上述研究成果总结成17篇合作论文,发表在GMD、JAMES等期刊。

· 王逸超,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六年级博士生,围绕东亚季风演化过程和规律研究,参与了七年的野外调查工作,获得了新生代地球关键冷暖转型期东亚季风变化的高分辨率渭河盆地沉积记录,提出了高低纬过程共同驱动上新世季风变化的新认识,为揭示季风降水在南极冰盖形成后的阶段性演化特征和周期性变化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将上述研究成果总结成8篇中英文合作论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

· 孙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四年级博士生,围绕低碳能源转型相关的关键金属资源全球产业链可持续性研究,阐明了清洁能源技术相关的关键材料物质代谢流动,提出了关键金属资源的供应风险及需求竞争强度评估方法,开发了区域级的关键金属资源全产业链供需及进出口贸易流动预测模型。将上述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7篇论文。

五位获奖者的研究经历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全球视野、开放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度的多学科交叉、定量化研究特征。希望获奖同学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学术成果,提升我国在全球变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基金”自设立以来,已收到来自徐冠华、宫鹏、吴信才、陈镜明的个人捐赠和来自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单位捐赠。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地球系统科学系

2022年2月11日

上一篇:关于提名2022年度“全球变化未来学者奖学金”候选人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提名2021年度“全球变化未来学者奖学金”候选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