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表彰先进大会于6月28日下午在新清华学堂举行。会上,地学系地研18党支部荣获“清华大学先进党组织(党支部)”,系党总支委员、副系主任张强同志,研究生岳思妤同志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研究生任浙豪同志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党支部书记)”称号。地研18党支部书记夏雯雯同志作为先进党组织(党支部)代表发言。

 

图 地学系代表上台领奖

图 地学系参会人员合影

 

夏雯雯发言

一、地学系地研18党支部先进事迹

地研18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8月,是由地学系2018级博士生组成的横向党支部。支部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结合专业特色,在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实践中强化集体建设。经过不断努力,地研18党支部入选学校第二批党建标兵党支部创建单位,所在班集体获“北京市十佳班集体”。

图 地学系地研18党支部参加“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地研18党支部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形成“一课一视频,一图一故事”的特色理论学习模式,因势利导开展思想引领工作。一课一视频是指利用国庆70周年等重大契机,支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活动,推出系列青年思潮党课和专题纪录片。其中,参训党员主动承担骨干岗位、甘睡马路让出车座等事迹深深感染身边群众,同学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称“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党员”。而一图一故事则是发挥地学特色推出的地图党史系列学习。我们深入挖掘了百年党史中清华地学人的印记,例如清华地学人为重庆谈判做好气象保障的光荣历史等,更加坚定了同学们以地学特色报效祖国的信念和决心。

抓实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支部成立以来,扎实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注重发挥党建工作的龙头作用,累计开展组织生活57次,其中近三分之一依托党团班共建开展,让集体成员紧紧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在红色1+1共建中,支部同学协助治理当地高铁站扬尘和雾霾污染,在实践中增强了支部的战斗力;在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中,支部及时掌握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不断吸纳优秀同学向党组织靠拢。近3年来,支部党员比由入学时的67%提升至89%,涌现出一批勇作表率的模范党员,切实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勇担时代大任,贡献地学力量。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地研18党支部始终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重视在服务社会中培养青年责任担当意识,不断努力服务国家需求。2019年,应福建泉州洛江区政府所急,支部同学昼夜兼程深入多个乡镇调研考察,设计了大气污染源探测和数值模拟的协同分析方案,10天内成功解决了当地三年未决的问题,事迹被光明网、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30余次。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支部迅速反应,结合专业背景制定了“工程、科学、科普”系列全员助力抗疫工作计划。在所有成员努力下,2020年大年初四便建立起全球疫情共享数据,此后连续365天每小时更新,被中科院病毒所等7家科研团队采用,并自去年4月至12月被用于撰写境外疫情动态周报递交国家海关总署,以指导全国各口岸防疫;支部成员积极发声,发表的高水平科技论文辩证论证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在“全国地研联”等平台发布的系列科普推文驳斥了因疫情向中国索赔的错误言论。

二、张强同志先进事迹

张强同志,地学系长聘教授,现任地学系党总支委员、副系主任,为清华地学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研方面,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科研工作始终围绕国家需求。张强同志长期从事大气成分变化与气候环境影响方面研究,近年来在探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空气污染的复杂关联性问题上做出了突破性的科学贡献。量化了全球现有化石燃料基础设施的“碳锁定效应”并提出搁浅资产成本最低的退役路径,解析了全球产业链中隐含的污染转移及健康效应。在NATURE主刊上发表两篇重要科研成果,入选“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被国际科学界评价为全球产业链与人类健康定量关联方面的开创性工作。2018年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2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

在教育教学方面,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推进地学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张强同志推动地学系博士生最终学术报告制度实施和博士生资格考试改革,主持了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的博士生在NASA、NOAA、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师大等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获得固定职位,其中同丹博士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在服务社会方面,积极投身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张强同志是国家排放清单技术指南体系的主要设计者和起草者之一,为2015年以来的城市排放清单业务化编制工作提供了全程技术支撑;领衔开发的排放清单在国家及地方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和国家气象局雾霾预报系统中得到业务化应用;作为中国工程院《大气十条》实施效果评估报告的主要执笔人,相关成果被CNN、新华社等国内外媒体大量正面报道;在国务院设立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中承担重要任务,并在结题考核中取得综合评价排名第二的佳绩。

三、岳思妤同志先进事迹

岳思妤同志,地学系2017级博士研究生,曾任地学系研究生德育助理、系研工组副组长、系研究生会主席。曾获“一二·九”辅导员郭明秋奖及“北京市三好学生”、“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生活中,做同学们满意的服务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岳思妤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做同学们满意的学生工作。在负责地学系研究生会工作期间,牵头解决生活权益问题十余起,并举办地学系各类品牌活动。地学研会在其任职年度获评“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分会”,群众满意度(群调)位列参评院系第一名。在疫情期间,负责地学系海外同学的一对一沟通工作,建立海外同学互帮互助小组,收集整理海外同学的困难和需求,协调和帮助每位同学解决相应问题。此外,连续三年担任高年级和博士生毕业班的带班助理,在踏实的服务中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集体中,做骨干发展的助力者。作为研工组副组长,岳思妤同志针对小院系的特点,积极推进学生组织各个部门进行精简重构,进一步提高了办公效率。而针对院系层面骨干培养资源不足等现状,进一步完善骨干培养全周期体系,并依托“雁行计划”,组织骨干前往天津市武清区开展社会实践和党建交流,拓宽骨干视野,为更好的服务同学蓄力。

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双肩挑,两促进”。作为大气科学方向博士生,她岳思妤同志入学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地形的气候变化分析和区域气候模拟等,曾两次参与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8年起,担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联系人,并作为项目骨干开展研究和后勤保障等多项工作,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开展。此外,积极参与“朋辈训练营”、“骨干研修班”等提升项目,做到了在成长中服务,在服务中成长。

四、任浙豪同志先进事迹

任浙豪同志,地学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曾任地学地研18党支部书记、地研20党支部书记、系研究生德育助理、系研究生团总支书记。曾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清华大学先进个人”、“清华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金奖个人”等荣誉称号。

庆重大事件,当支部同志领头羊。2019年,任浙豪同志组织支部党员报名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作为中队长高质量完成各项训练任务,个人和集体分获70周年活动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初,作为地学系“流行病学传播预测与对策”科技抗议突击队骨干成员,连续156天参与高强度研讨,撰写科普文章,驳斥群体免疫、国际索赔等言论。发起建立全球疫情数据集,带动党团班共建,个人数据库被海关总署进一步处理后用于指导全国口岸疫情防控工作,党支部工作作为优秀基层抗疫案例被上报教育部思政司。将重大事件中的经验和案例凝练成专题党课,先后向清华和基层政府共计400余人次开展宣讲,引领青年担当使命和责任。

抓学科特色,和支部同志共奋进。任浙豪同志组织支部党员于2019年前往福建泉州洛江区,日夜兼程面向政府、企业、民众开展调研,发挥专业特长,在10天内解决了困扰当地三年的臭氧超标问题。因贡献清华智慧和力量,切实助力地方打赢“蓝天保卫战”,被《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三十余次。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110周年校庆活动,组织支部开展“画地图、讲地图、学党史”的活动、清华路网文创设计和11天110道地理小知识系列活动,切实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

重政治建设,做基层党建夯实者。任浙豪同志重视政治建设和理科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出以考促学的模式,切实提升理论学习的效果。组织支部前往雄安新区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调研雄安新区高铁站扬尘和雾霾污染,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建言献策。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地研18党支部于2019年入选清华大学第二批党建标兵党支部创建单位,所在班级于次年获评北京市十佳集体。


图片:宣传部 施文


上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学生踊跃参加建党100周年专项活动

下一篇:地学系研究生党支部赴上海开展“百年党史 万里征程”特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