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2013年1月,生命科学主流刊物PLOS ONE刊登了题为Different environmental drivers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5N1 outbreaks in poultry and wild birds的文章,文章介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家禽和野鸟这两种宿主中的传播是如何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和驱动的。这是司亚丽博士自2011年受聘为地学中心讲师并正式开展在清华的研究工作后发表的第2篇第一作者SCI论文。文章指出,H5N1在家禽中的主要爆发区域为人口密度较高与湿地分布的重叠区,即由人类活动主导的家禽分布与水鸟典型栖息地湿地分布的空间重叠区域。该发现的意义在于,证实了家禽与水鸟的互动是禽流感在家禽中爆发的重要传播机制,而人作为与家禽的密切接触者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同时还提出了有效控制高致病性传播的关键措施——加强高风险区的生物安全水平,即减少家禽尤其是散养家禽与迁徙水鸟的接触。(本研究的详细信息请参见doi:10.1371/journal.pone.0053362)

图一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欧洲家禽和野鸟中爆发的风险预测图 (Si et al. 2010, 2013)。

司亚丽博士于2011年毕业于荷兰特文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ITC)和瓦格宁根大学资源生态组(REG)空间生态学专业。近八年来,她致力于融合遥感和生态学科的概念及方法来研究环境、候鸟活动和禽流感传播这三者的相互关系。这次发表的文章,是司亚丽博士在这个方向的继续探索。此前,她参与了由欧洲空间局(ESA)资助的欧洲西古北区黑雁卫星跟踪项目,并利用该数据研究了荷兰瓦登海地区候鸟时空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并先后完成了欧洲禽流感爆发风险制图和荷兰瓦登海地区植被质量和数量制图。近几年,她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论文(SCI论文7篇,其中一作5篇,会议全文3篇,专著一部)。2009年底发表的一篇关于候鸟迁徙格局与高致病禽流感H5N1时空爆发格局一致性的论文,在3年内被全球不同研究机构引用近40次。2010年分别获得荷兰ITC最佳论文奖和瓦格宁根大学论文出版奖第二名。

图二 司亚丽博士在荷兰瓦登海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左)并参与在中国鄱阳湖放飞携带卫星跟踪器的豆雁(右)。图片拍摄王军(左)、司亚丽(右)

近期,司亚丽博士开始关注如何运用环境遥感数据和候鸟卫星跟踪数据来探讨植被物候和地表温度对东亚候鸟迁徙活动规律的影响,以实现对洲际尺度候鸟迁徙时空动态的遥感监测,并服务于鸟类传播流行病的准确监测和有效控制。该研究将从作为中国最大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长中下游流域洲滩湿地入手,首先探讨这种独特的泛滥平原湿地时空变化如何影响候鸟迁徙的时空动态,然后进一步上升为研究整条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特征。

对司亚丽博士近期研究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可通过电子邮件(siyali82@gmail.com)交流,也可直接前往伟清楼710进行讨论。

更多关于司亚丽博士的研究信息请关注地学中心网页:http://www.cess.tsinghua.edu.cn/publish/ess/7687/index_2.html

上一篇:清华大学图书馆地球系统科学资源导航

下一篇:张强教授、王聿绚副教授任全球排放研究计划中国工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