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9月20日,地学系博士生黄国锐在《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发表题为《中国农业进口以满足国内饮食需求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权衡》(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trade-offs of importing crops to meet domestic food demand in China)的论文,探讨中国农业贸易在环境社会经济影响下的新视角。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满足人们饮食需要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拥有占世界22%的人口,但仅有7%的全球耕地面积。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很多国家广泛使用化肥,但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逐年增加农产品进口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日益增长的农业贸易对中国和全球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黄国锐等人通过整理和分析1986-2015年中国农作物消费和全球农业贸易数据,科学定量的评估农产品进口对于中国和全球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作物进口能够缓解中国和全球尺度的氮污染和土地使用压力,但却使中国农产品供应面临不稳定双边贸易的风险。研究还发现,随着中国环境破坏成本的增高,农作物进口将大大减缓国内因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代价。

本文首次提出了“可替代”氮和土地的概念,即如果中国必须在国内生产这些进口农作物,需要付出的环境和土地的代价,旨在量化农作物进口对于中国国内生产的影响。由于中国农产品的氮利用效率和产量一般比进口国低,因此“可替代”氮和土地比进口国的实际值要高,进口农产品能够减缓中国和全球的环境压力。另外,本文还基于当前的消费结构,探讨通过调整贸易组合减缓氮污染的潜力,结果发现通过调整国内生产与国际进口的农业品种组合能够一定程度上减缓环境污染。

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张鑫助理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清华大学海外辅导员研究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ab3c10

图为1986-2015年中国农作物氮消费变化

上一篇:地学系黄小猛副教授研究组在《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发文

下一篇:地学系张强研究组发文揭示中国居民消费与空气污染健康影响之间的不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