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图片新闻
新闻热点

2月 25日,清华大学地学系林光辉教授研究组在生态学经典期刊《功能生态学》(Functional Ecology)在线发表题为“Mangrove diversity enhances plant biomass production and carbon storage in Hainan island, China”的研究论文。研究基于实地样方调查,揭示了影响位于中国海南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碳汇关系,以及红树林碳汇地理分布格局的因素。

红树林被认为是碳含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滨海“蓝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滨海湿地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虽然在很多研究中,对于红树林碳汇储量做了评估,但对于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环境因素和红树林碳汇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评估还不是很多。位于中国海南省的红树林,在全国所有红树林中,拥有最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碳汇储量,为本研究提供了理想研究样地。另外,从保护和管理红树林的角度来看,本研究也具有其现实意义。


海南红树林野外调查分布图(左),红树林野外样方调查现场。(右)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利用分布于中国海南岛沿岸的30个红树林样带,及其包括的234个野外样方进行了调查分析。利用数据,探讨了红树林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环境因素与红树林生物量、碳汇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物种的多样性不仅提高了红树林生物量,而且还提高了地上生物和地下土壤的碳储量。研究发现,红树林生物量随树木胸径成指数增加,随树林密度下降,即红树林树木越多、树林越密反而不利于红树林生物量的积累。另外,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氮含量和年平均降水量高的地区拥有较高的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和碳汇储量,这也说明了红树林碳储量和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受气候因素和土壤肥力的驱动。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红树林碳汇功能以及红树林生态修复均具有重要价值。



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与红树林生物量关系(上),红树林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群落结构之间关系(下)。


清华大学地学系博士生柏建坤为论文第一作者,地学系林光辉教授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朱小山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海南大学刁小平教授团队,香港大学地学系张鸿生助理教授团队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本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7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352)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11/1365-2435.13753


供稿:柏建坤

审核:武海平

编辑:王佳音





上一篇:秦大河院士亲率IPCC中国作者团队来清华大学开设 《气候变化科学概论》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平台课程! 3月4日精彩开讲!欢迎选课!

下一篇:清华大学地学系联合多家国际海冰研究主流单位 共同发表北极海冰积雪横向比较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