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正文

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11月1日,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应邀参加本届论坛气候峰会并发表演讲。本届论坛以云端线上和现场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6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全球137位顶尖科学奖项得主、30多位国内两院院士、100余名世界优秀青年科学家参会。

图1 视频截图:与会科学家合影。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是戴维·格罗斯、西蒙·莱文、格雷厄姆·法夸尔、戴维·齐尔伯曼、宫鹏。

本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气候峰会以“何去何从:气候变化与人类命运”为主题,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戴维·格罗斯、2005年京都奖基础科学奖得主西蒙·莱文、2017年京都奖基础科学奖得主格雷厄姆·法夸尔、2019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戴维·齐尔伯曼、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等五位科学家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

图2 视频截图:宫鹏发表演讲。

在演讲中,宫鹏首先介绍了地球与人类以及自然的关系。他表示,人类健康与地球系统的健康应视为一体,人人都可以、都应该保护地球。无论是对于科学家、个人或商业社会而言,都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促进气候变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他在演讲中分享了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用时五年研究中国各省水环境安全边界的情况。另外,宫鹏还介绍了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的气候变化报告,明确了国家与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和措施。

宫鹏强调,地球的健康问题是可以应对的,而且需要应对。政府、企业、个人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他指出,接下来面对的两大主要挑战,一是多重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复合影响作用;二是如何借助计算数据和定量工具对该影响进行测量,从而辅助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决策。

同时,宫鹏也在论坛中分享了中国经验。他表示,或许科研人员很难从机构直接面向公众,但媒体乃至高校内的新闻传播机构在传播中的作用更应该被强调。在中国,通过媒体中潜移默化的公众教育来强化地球保护意识,这一方法在培养公众意识层面作用显著。但其局限是,公众对“为什么”的理解并不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具体措施的落实。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始于2018年,于每年10月29日至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已成为世界科学界高规格的科学家盛会。

审核:武海平

编辑:王佳音

上一篇:第二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活动预告

下一篇:宫鹏教授和蔡闻佳副教授受邀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国际论坛”